News新闻中心

中小险企争上新三板 融资之渴短期仍难解

日期:2016.02.19 作者: 来源:上海证券报

继10余家保险中介机构挂牌新三板后,永诚、众诚两家真正意义上的保险公司亦紧随而至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“破冰”之举的背后,是中小规模保险机构融资压力日渐高企的真实写照。并且在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催化下,中小保险企业登陆新三板很可能会持续引发跟风效应。

但中小保险机构若寄希望于新三板成为“补血”主渠道,至少从目前来看不太现实。在已挂牌的中小保险机构(包括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公司)中,交易量不理想甚至零交易记录的不在少数。这与整个新三板市场的大环境不无关系,也意味着这些中小保险机构的融资之渴短期仍然难解。

争上新三板的动机

中意其挂牌门槛低、费用少等特点,中小保险机构开始将新三板这个融资渠道纳入了视野。

来自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审查信息公开一栏显示,2016年伊始,又一家保险中介机构世纪保险经纪公司披露了公开转让说明书。与此同时,众诚汽车保险公司则收到了在新三板挂牌的获批函。

梳理公开信息后发现,自2014年以来,截至目前已有10余家保险中介机构和1家保险公司永诚登陆了新三板,此外还有多家保险中介机构和1家保险公司众诚行将登场。而据记者了解,尚有多家中小保险公司也在酝酿新三板挂牌计划。

市场对于背后原因的分析,均指向中小保险机构持续高企的融资压力。中小寿险公司所面临的是在畸形产品结构下,日渐抬升的资金成本之压;而中小财险公司的融资需求主要来自于提升资本实力,资本规模往往关系到其能否将优质业务最大程度留存、能否提高承保利润率;盈利模式虽然相对简单,但保险中介机构同样存在扩展机构、扩充人力的强烈诉求。

尤其是在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(“偿二代”)2016年正式开始实施的大背景下,那些过去在业务结构、风险管控、资产与负债错配等方面过于粗放的中小保险公司,2016年的融资压力将有增无减。可预见的是,2016年他们将尽其所能寻找“补血”渠道。

在需要不断补充资本的道路上,无论是伸手向股东要钱,还是去市场上发行相关债券,都只是解了近忧。如要解决远虑,资本市场仍然是包括保险公司在内的各类机构的理想之选。然而,面对主板市场“连续三年盈利”等硬性门槛,迫使不少中小保险机构开始尝试申请登陆新三板。

近渴难解 远虑可消

然而,缺乏市场流动性的新三板,目前看来更像是保险机构的展示平台,寄望于通过新三板融资的愿望,预计短期内仍然难以实现。

多家已挂牌新三板的保险机构,遭遇了交易量惨淡甚至零交易记录的尴尬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保险机构在新三板面临的问题是共性问题,在整个新三板市场的大环境下,保险机构很难独善其身。 

从官方的权威解读来看,2015年之所以有半数以上新三板挂牌公司无交易记录,主要有两大原因:一是公司股份改制未满一年,没有可流通股份;二是相当一部分挂牌公司股东人数少、公众化程度低,原股东出于稳定股权结构考虑缺乏交易意愿。

记者在采访中也从投行人士口中听到了另一番解读,“虽然对于挂牌新三板的中小保险机构来说,融资压力难以在短期内得以释放,但从中长期角度而言,一个新融资通道开闸的重要意义仍不可小觑。并且登陆新三板后,提升品牌效应、倒逼公司规范发展、完善治理能力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。而且相信随着挂牌的中小保险机构自身成长发展、公众化程度的提高,成交量逐步抬升将是大概率事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