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静对待新三板企业 静待融资佳音
日前,“2015年新三板市场有2895家公司尚无交易”的消息正在考验着市场参与者的认知和判断能力,更在考验着包括证监会、全国股转系统在内的监管层的政策方向和监管定力。
无交易公司还被称为“僵尸股”,很多企业内心也隐隐担忧,担心创新层推出后,企业成为持久“僵尸股”。
从“十三五”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来看,将从防过热转向稳增长,从防通胀转向防通缩,防止区域性和系统性风险,以化解产能过剩为重点,从调控市场主体转变为激发市场活力,这无形中意味着缺乏活力、产能拖后腿的企业可能将陷入寒冬潮。企业需要资金才能实现运转,然而目前企业都想从市场上融到资金纷纷登陆新三板市场,却陷入流动性冰点,被挂名“僵尸股”也很委屈。
近日笔者发现,企业谈到自身登陆新三板,不再眉飞色舞,反而是习以为常;有不少声音对新三板融资发出质疑,而新三板企业也扔出“严于律己”回应。
不过,新三板始终是民营企业融资的福音,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旧是行业难题,而新三板另辟蹊径,成为“注册制”的试用田是好事。三板市场并非有价无市,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后得到外界的关注,但想成为新贵,还需要新三板企业自身努力打拼,与时间磨合,成为行业排头兵。
企巢新三板学院院长程晓明谈到新三板最大的问题在于交易不活跃,交易不活跃就没有定价,没有定价就没有一切,挂牌企业多再多也没有意义。
股市如人生,总会有起有落,供求关系决定价格,“狼少肉多”局面、交易不活跃、缺乏有远见的现状需要改变,否则随着扩容企业的增多,企业不能得到一个明确的价值定位,登陆资本市场也如同“水中望月”。
就目前来看,新三板企业一定是泥沙俱下的,然而只有将企业自身做好,找到破冰通道,成为行业核心竞争力,才能如虎添翼。
从另一个角度而言,很多方向在某一个时刻看起来是方向,但在另一个时间点看得不准的话也是“坑”。时代在转变,传统企业也要反省自身,和互联网逐步结合,实现传统企业+互联网,打破寒冰,实现逆袭。
新三板未来的重点,在于有核心竞争力能快速成长创新创业的企业,企业想要找到突破点就要加强核心竞争力,只有在行业做精,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。
企业登陆新三板不再是神话,新三板也非神坛,无论是投资者还是企业,都需要冷静对待新三板业,等待新三板融资佳音。